当前位置: 先进事迹 > 先进事迹详情

先进事迹详情

贫困户如今成了“菌菇王”

发布时间:2018-05-24

涟水县保滩镇厉渡村四组村民严宝成发挥自身食用菌生产技术特长,带领周边15家低收入农户创办食用菌产业园,一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事迹被当地群众广泛赞扬。201766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蒋卓庆一行深入该户进行现场调研时,对严宝成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7年,严宝成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奖。

 

创业,依靠勤劳和技术当起了菌菇王

 

今年53岁的严宝成是一个敢于拼搏、不甘寂寞的苏北庄稼汉子,1981年刚从学校初中毕业的严宝成先后到镇人造革厂、机械厂担任车间主任、仓库保管员等职,直到1995年这两家镇办企业先后倒闭,严宝成才被迫转行。1996年春天,在一次偶遇中,他结识了淮安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徐艳玲,从此便拜师学艺,到淮安市食用菌研究所参加为期半个多月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学习,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菌种培育,草菇、平菇、香菇等生产实践中,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当地有名的食用菌大王。从事食用菌产业20多年来,他把全部精力投放在食用菌生产上,为了传播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让四乡八邻村民通过种植食用菌尽快富裕起来,他带着妻子唐国英不仅起早摸黑建起菌种培育基地和平菇、草菇生产示范区,还走遍了全县19个乡镇和周边县区6个乡镇200多个村居,一边销售菌种,一边帮助培训推广食用菌生产技术,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产前,他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使广大菇农在产前能够系统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产中,他深入农户家中,每个环节都要挨家挨户的示范、指导,特别是香菇的接种环节,只有晚上接种杂菌才少。为确保成功率,他有时一个星期都睡不上一个安稳觉,为了使广大菇农有问题随时得到解决,他将自家的电话变成食用菌技术咨询热线。产后,他一边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一边组织帮助农民销售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在淮安市区、涟水县城以及周边县区设立20多个食品菌销售网点。10多年来,严宝成平均每年家庭经济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同时,带动了村内及周边乡镇500多户群众生产食用菌,共同走上了脱贫致富康庄大道。

 

受挫,因病致贫致使家庭陷入困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正值家庭食用菌生产事业步入高峰时期,严宝成年近八旬的父亲严德标突然患了脑梗塞,住院治疗一个多月,不仅花费了家里10多万元积蓄,而且作为家庭主要劳力的严宝成还要在医院陪护,父亲出院后仍然是落得半身不遂的病根子,整日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严宝成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服侍父亲的身上,此时两个小孩一个在读大学,一个在读高中,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原本身体不太好的妻子唐国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20143月,妻子唐国英心脏病复发,住院做了手术,自此严宝成不仅花光了多年来的家里积蓄,而且还要照顾家中两个病人,不但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经营食用菌产业,而且也无钱去购买菌种原材料,导致食用菌生产步入低谷,处于停滞状态,家里仅靠田里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扬帆,鼓起重操旧业的信心和勇气

 

2016年初,严宝成的妻子身体逐步恢复,但重操旧业陷入了资金困境,每吨棉籽壳原材料就要2600多元。保滩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措施,推动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精准滴灌转变,并选派保滩镇财政所副所长徐志宏挂钩帮扶严宝成。徐志宏得知严宝成家庭现状后,与时任镇长刘庆、村党支部书记齐云洋会商协调,利用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帮助严宝成重拾旧业,建起3座大棚。当年仅食用菌种植一项实现收入2.6万元,加上田地和务工收入1.8万元,实现脱贫目标。邻居齐林的妻子患脑溢血住院治疗,因病致贫,当看到齐林、齐国栋等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无门时,严宝成萌发了创建食用菌产业园、带领困难群众抱团发展的念头。在县镇领导的大力扶持下,他帮助这些农户转变思想,带领他们到山东省寿光市、连云港市灌南县等地参观学习,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无偿为村内13户低收入农户传授种植技术,提供技术服务,并且以成本价提供平菇菌棒,待秋季生产受益后归还成本费用,义务为周边群众服务,让利于民。2017年严宝成家庭经济收入近6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为使这一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涟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姜杰还专门为严宝成食用菌产业园跑销路,让更多的群众走上产业致富路。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蒋卓庆在严宝成家调研时强调,希望省、市、县相关部门要以严宝成同志脱贫事迹为典型,扬帆助航,不仅要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精准扶贫力度,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项目和资金,还要邀请各类专业机构领办、创办项目,把各类致富项目选择好、利用好、实施好,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